第四期——正月伦敦漫游记
过年啦 过年啦
正月初八凌晨启程
上周过的年实属百无聊赖,该看春晚的时候在上课,等闲下来了听别人说春晚十分无聊又不想看了,于是乎就这样闲着度过了年三十和紧接着的周末(初一初二)。在经历一周无聊的上学之后迎来了周一放假的longweekend,在周五晚上一念之间想到去伦敦溜达一圈(此处标题党狂喜),这个城确实叫伦敦,但并非英国首都,实则是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城,泰晤士河(Thames Rivers 此河也不是伦敦那条)横穿而过, 把伦敦分成了东西两部分。鉴于时间不太充足,当天只逛了伦敦市中心在泰晤士河东岸的一半。
伦敦市中心
坐了两个小时二十分钟的巴士之后可算从多伦多市中心到了伦敦市中心了,旁边就是城市广场(一个商场)。Museum London上午十一点才开门,在开门之前我还有两个多小时可以四处乱窜。
初入伦敦给人的感觉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城小到长途巴士停靠点连个站台都没有,只有寒酸的一块蓝牌子钉在路灯杆上写着站点,市中心更全是远古欧美时代建筑,几栋高耸的现代银行大楼反倒显得鹤立鸡群,极其突兀。即使这样一座远古之城该有的路是一条没少Queen St., King St., Dundas St.等等连在一起组成了这个市中心,虽然远不如多伦多的这些同名路长,同时。更有博物馆、教堂数个,唱片店,音像店(发烧友玩的那种),书店等基本一应俱全
伦敦博物馆
伦敦博物馆的招牌着实有迷惑性,立在十字路口,我打眼一看,一眼认定那个高一点的,壮观一点的,古典一点的建筑是博物馆,结果绕着走过一圈才发现是伦敦的新法庭,要不是周末法院关门我应该已经走进去了。往河边方向一看,才发现真正的伦敦博物馆,活脱脱是农村蔬菜大棚的模样,三个拱形连在一起,矮趴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伦敦蔬菜培育园。
一进门,免费参观,先是一个大演出厅,据说要有一个演唱会,坐在阶梯上,四周稀稀拉拉坐着一些人,一个女艺术家身着红连体裙先发言,无非是感谢谁谁谁,紧接着看了一个视频,再就是第一个节目,一个老艺术家弹一个奇怪的吉他。
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
逛完博物馆出来才十二点多,百无聊赖之间乘公交去到了伦敦图书馆,整个图书馆几乎是孩子和流浪汉的天堂,我一个人找了一个沙发坐在窗前艰难的度过了四个小时,由于我并不住在伦敦区域所以不能办免费的图书卡,以致于不能使用公共电脑,所以这四个小时异常无聊。后来实在坐不下去了,出门依然顺着Dundas St.向西走,只不过这次是前半段。先到了图书馆正对面的Attic旧书店,书店有两三层,不过我只看了一层。一层一进门就是两侧的大书架,密密麻麻的旧书,左右的两个书架之间还有几个卖旧明信片的架子,门口右手边还有玻璃展柜,是一些旧漫画和几盒硬币,这些硬币可算吸引了我的注意,平日上学无聊的时候我总弹硬币来着,苦于没有大小舒心的硬币一直玩的不顺手,今日可算是发现了契机,加拿大一元硬币75分钱一枚,25分硬币50分钱一枚,我买了三枚25分硬币和两枚一元硬币,这些硬币都比现在流通的两元硬币还要大一圈,弹起来十分合我心意,更让我有兴趣的还是柜台摆的一盒杂币,一块钱五枚,花了一元挑出来五枚:两枚金色欧元20分普普通通,两枚英镑1便士成色不是很好(eBay上面成色好的200加元一枚)但足够我弹着玩了,还有一枚比利时的5法郎(1986年版人像面是破碎的头像,十分艺术)这些硬币加一起才收了我2块钱
回程
七点半的车我六点五十就到了车站,因为他车站的寒酸,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蓝牌子定在路灯杆上,导致每一个等车的人都很困惑,互相询问结果都是不大确定,不仅如此车也来得晚,前一波人等七点的车,七点二十五才到,而我等七点半的车七点四十才到,我已经感到庆幸了。一路两个多小时伦敦市中心直达多伦多联合车站,身体废液无处宣泄,一下车我就窜进洗手间活活释放了一分多钟。从多伦多又乘双层巴士到了Markham的小镇,最后天色太晚打车回家,到家已经是十一点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回程的车也是在9号站台停靠的,与出发时同一个站台。
出发时是凌晨三点,万籁俱寂,天空灰暗,中午下大雪,晚上十一点多到家,可算是晴天。以致于下车时略微有些恍惚,换车是甚至忘了是不是刚才坐的车是不是出发的方向。 此一程看到了不少此前只存在电影里的小镇风格建筑,也算是过足了乘巴士旅游的瘾,下次希望可以到Attic书店再逛一圈。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照片和部分未提到的照片均上传至https://aboringblog.life/moments/,您可直接点击前面的网址查看或点击网站任意界面底部的“Monments”查看本次旅行所有照片 以及之前的所有照片。
给大家拜个晚年 二〇二四年二月十九日 过年好 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