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我眷恋的故乡
无法割舍的城市
大连!大连!
至今日以来,我的人生已然度过了十六个春秋,我的前十五年完完全全是在大连度过的,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割舍的城市。昨日,终于下定了决心,一下子死了回国的念头,决定这个暑假漂泊在外读书;今日,随机播放歌单之时偶然听见一首刘森的县城,思乡之情猛然之间充斥脑海,故书此文。
今日方知我是我
遥想从前,在网络上见到有谁问大连有什么好玩的时,我总是打趣地评论一句“啥也没有”;拿起相机,走到户外,几次把手指放在快门上犹犹豫豫的,最后又拿开,只觉得这些场景日日见夜夜见,早在脑海里咂摸的没有味了,没什么好拍的;拿起笔来,老师要写作文,写写我的城市,左冥思,右苦想,心里默默骂上两句市政为什么把马路修的如此窄,憋了半天,只写下一个自然段的车轮子话。
今日,离乡两万一千二百余里,方知我心中那割舍不下的乡土情。
在来此之前我的微信账户位置设置的一直都是莫斯科,就跟别人设置为安道尔一样,总觉得在网络上显示出自己真实居住地是一件非常土的事,反倒是设置成一些的去都没去过,名字听着不错的城市更有逼格一点。后来我离开了大连,莫名其妙的又喜欢上了处处宣扬我是从大连来的,微信位置改成了辽宁大连,邮箱地址也要显示出大连人的身份(yin210211@aboringblog.life)甚至在注册新账号的时候弹出用户名长度不足的提示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在名字后加上“210211”,这六位数是我身份证号的前六位,也标示着我是一个大连人。
我是标准的城市居民,即使是大连不那么繁华的甘井子区,我也觉得大部分地方都一样,更不用提那一部分从小看到大的几栋房子,几个房间,甚至现在都可以如数家珍般描述一通,以至于先前我总是不明白传说中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只觉得这块土地没什么值得回忆的。直到今天我才幡然醒悟,所谓乡土情怀并非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鸟虫对水源的依赖,树木对土壤的依赖;而是人脊柱上的一块骨头,是人脑中的一簇神经,是每一个游子深处远方,心里最温暖的一片天地。
初至异乡,我是神经大条的,没人管着我,我反倒乐不思蜀,逍遥的过了几个月转眼就过了年,室友们早就飞回国团聚去了,那时心中才不免朦朦胧胧有些失落;后来他们回来了,又咋咋呼呼准备订暑假的机票了,这时便是羡慕了;再后来他们订好了票,我却咬牙下定了不回国的决心,心里登时五味杂陈,总觉得想说点什么来安慰自己,却说不出口,刹那间我仿佛看见脊柱上那块嵌着乡愁的骨头,脑海里主管遗憾的那簇神经。
‘‘一夜悲从心中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我终于发现了我心里的那份乡土情结,原来我也是这样的人。
交通100.8,早上七点钟
大连交通广播每至准点都要报时,这可能是几年来唯一传统保留节目。痛苦而无奈的初三中,从父亲的车上的广播里如果听到了这一句足以证明今天上学已经迟到了,不免的要加快两步,赶紧冲进校门。即使是在大连的时间,也只有乘车时才听一会的交通广播,但不得不说,交通广播虽然落后,但收听时总能听到熟悉的那一句报时,它就像一条串起时间的线,再听到时总要回忆起一些,同时给这段熟悉的音频在脑海里记录一些新记忆。 前两个月,日日失眠,大半夜四点钟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听大连交通广播,突然来了兴致,在网上下好软件,时隔大半年,再次听到乡土之音,如胸口遭一记重锤,猛然感慨原来我已经这么长时间没听过交通广播了,原来我现在已经离家乡这么远了。我这里是凌晨,大连正好是下午,听见一档节目,今天已经记不起具体是什么了,主持人正在读听众发的留言,我也发了一条,本以为石沉大海,谁料间隔不到五分钟便听到了主持人的回复:“哎妈呀,离这么远还听咱们交广,虽然不知道你咋离大连这么远,但还是祝你事业顺利。”霎时泪崩,遂不能眠。
思乡之情夜更浓,今日一书泯乡愁
抽刀断水水自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远洋思乡多愁意,不如一书泯乡愁。 心中此等愁事,倾诉与朋友者,只增担忧耳;埋没于心者,徒增烦恼;不如网上大吐苦水,随后烟消云散来得更实在。
说不定多年之后再翻看如今写的博客不禁要嗤笑两声,然后在心里默默写上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评论,但此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天能消解“乱我心者”,明天还能“身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二〇二四年三月四日 凌晨 一时五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