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许巍

说在前面

二〇二四年四月五日: 今日更新完全是因为昨天偶然的机会,在抖音上刷到了以这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为BGM的一个视频,瞬间勾起回忆,在网易云音乐上一搜,版权竟然回来了,一时之间手忙脚乱,下载到本地才算安下心来。随后半夜单曲循环了好几遍,脑子里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何不创造一期播客来写写这首歌。当然,写些无聊的流水账来讲讲某些歌对我的意义也是这个想法的一部分,很久之前就想过,但考虑到文字极其枯燥,如鸡肋,食之无味,但想法又弃之可惜,于是今天先写这一篇以作排头兵,试试水,写着好玩以后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

附吐槽:为什么每次发布文章以后实际页面都没有文字排版,一看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挤在一起,百思不得其解。

许巍,高晓松

虽有想法,但从哪写起还是有点迷茫,那不如就从其歌手——许巍开始。这里不谈其人,所述全部是我的狭隘的,主观的印象。

许巍

上不管老头,下不管小孩,中间通吃的歌手。
一首《蓝莲花》中年人的车载金曲,年轻人听了辞职自驾318。小时候坐父亲的车,周末来回往返旅顺的路十分枯燥,但《蓝莲花》一响起不禁动感十足,总是让人能打起精神,有种精神鸦片的感觉。后来初中又听《世外桃源》以古筝曲《酒狂》开头,但又与后面的歌融合的很好,这种好像不是写给观众,只是悦己的歌颇有艺术感,又让我联想到朴树,一样十足的新世纪民谣歌手。
再之后才是这首歌的故事,但稍等,我们放在后面讲。

高晓松

高晓松这个名字近几年来被贬为公知,虽然我不知道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为什么通常以贬义出现,在好多平台又被封杀,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但昨日搜索音乐时注意到曲名后加了一部分——《晓松奇谈》片头曲,打开歌词再看,作词,作曲也都是高晓松,猛然间从我的潜意识里揪出了这一个人名。说实话,我对他并不反感,只是近来听的确实少,又不知做了什么犯天条的事,所以昨天看到才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我对他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二十一世纪10年代,那时候我刚能接触到网络,是不是就能看到高晓松在讲很多接触不到的文化知识,说的还有点有趣,所以倒也能听进去一些,电视上也时不时有他参加的什么节目播出。我以为他跟郭德纲之类并无区别,只是相比郭德纲普及的知识更“高雅”,更“高级”,更没“商业性质”
要说到二者有什么联系我还是要稍微“引经据典”一下,抖音百科说:“2013年高晓松根据他妈说过的话写成歌词,把歌送给许巍,约定一年以后如果想起来了,说明歌还不错,结果许巍2016年才想起来。当然我完全不知道这歌还有这个写作背景,我只是单纯觉得这歌旋律好听。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说了这么多才终于切入正题,终于讲到这首歌。很久之前,小学的时候写作文这件事着实让人头大,加上追求点高逼格,于是很早我就在网络上知道了这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百用百灵,但却不知道出处。后来初中,博元一天突然放了这首歌,他觉得很好听,我也觉得很好听。
一个晚上,在湖边,石榴街刚建好,还没很多人和商户,但还是有霓虹招牌亮着,我,博元,德钊,三个人从马路对面走过来,博元手机里放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们仨跟着许巍一遍遍重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看准没有车经过的空隙横窜过马路,直到我来了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苟且。”三人哈哈大笑,“你这舌头都瓢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这里: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翠湖路与东沟路交叉路口

点击地址查看全景地图

作为一个低俗的人,这首歌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旋律好听,其次,这段旋律就像是胶片的边齿,标记了我回忆里的一幕幕画面,我每次听见这首歌,脑子里就能出现我记忆里的画面就足够了,至于剩下的价值就应当是作曲家和文学家该去思考的东西了。

后面来点题外话

说两句题外话。
这篇写的毫不悦人,专门悦己,因为没去过这个地方的人很难想象到这样一个场景。
这是第一句
End.结束。这是第二句

二〇二四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