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速成指北

经过半个月的喝大酒产生出来的经验

英语口语速成指北

如题所述,本文是一篇教程类的博客,但又不能称得上是严谨的指南,故取名“指北”。
自从我来到加拿大,直到今天以来,如果有人问我英文怎么样,我的回答肯定是“烂得不行”,如果是外国人来问我,我也一定会说“My English is a piece of shit.”,诚然,我的英语还没有到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一个单词的程度,但平日里和外国人聊天,如果他们说的太快了,我还是听不懂他到底在乌拉乌拉讲些什么玩意。所以我时常先告诉所有人我英语很烂,这样即使有几句听不懂也算是做过提前预告了,同时也会让他们潜意识觉得我一点英语都不懂,从而不自觉地放慢语速,从而能唠嗑唠的很流畅。
以上所述只能作为本指南附赠的一个聊天小妙招,真正的“指北”是我自大学开学以来近半个月的喝大酒抽大烟活动中深刻总结出来的经验。(注:并非真抽了大烟,我还是有点判断力的,这里这个“大”字只是为了押韵硬凑上的,本人此生誓死抵制赌毒活动)
那么现在开始步入正题。
本指南分为好几个部分,但此处没有目录,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有几个部分,总之是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应该做一些什么准备?

上文已然提到,本文是在我喝大酒抽大烟的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但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准备并非去给自己灌醉了。因为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真正的第一步就是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前一天熬了通宵,第二天头昏脑胀行动不便,说话都没有逻辑。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英语很烂的人来说尤其致命。所以真正的选择就是调整好作息,早睡早起,不做损伤大脑的事,谨防逻辑混乱。
此时第二步才是找点酒把自己给喝醉。 那么此时此刻就有人要提问了:“为什么有了清醒的头脑还要喝酒,那不是越喝越混乱吗?”,诚然如此,但这正是我们在这一步要注重的要点,那就是——别真给自己喝成一滩烂泥了。俗话说:“酒壮怂人胆”,经过我不长时间的观察看来,大多数口语比我还烂的人大多数不敢和洋人聊天,甚至不敢和所有人聊天,长久以来不光是英语,就连汉语的语言逻辑都有所退化,导致不知所云。所以在聊天时喝点酒,或者有点什么别的办法能够快速的放松一下,麻痹一下神经也可以。但同时还要控制一下量,又是俗话说:“小酌怡情,牛饮伤身”,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同时能保证你喝完以后还能说出来完整的话,要尽量控制,而不是尽量少喝。因为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度都不一样,有的人喝的少了一样紧张,有的人喝一口就醉的不省人事,所以总的来说适量为好。
那么很快到了第三步——去找个“真洋人”唠唠嗑。 经过前两部的铺垫,如果你善于交谈,那么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了,找个看着不着调的小子开始唠嗑就完了!如果你经过前两步还不敢去唠嗑,那么我只能说这是交际能力的问题,非心理医生不能解决,这就不是本文能涉及到的范畴了。但如果我们紧跟时事,就会发现大多数的英语国家现在都已经有大批的移民,如果你恰好跟我一样在加拿大,就会发现多伦多地区就中国人就有很大一批,他们大多数以粤语或者福州话交流,这显然对于我们北方的孩子很不友好;就算你不在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你一样会发现有许多的印度裔,他们或操着一口摇头晃脑的印度腔,或操着一口孜然味的中东腔。当然了,我并非种族歧视,但就语言交流这一方面,多种诡异的腔调的确让我们很难听明白他到底在说啥呢,所以我们要做的显然是找一个说一嘴标准的,流利的英文的“真洋人”。
第四步就是如何选交谈的对象。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前面几步,并已经在脑海里划出了一批人是你可以交流的,那很好,但事情还没完。这里我不得不交出我的焚决,那就是找个混子唠嗑,但注意,这里的混子并不是混社会的那种。
依我所见,现在的大多数国家已经不像几十年前美国大片里的那种十万青年十万黑帮,其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觉得混帮派的看着很傻逼,同时也不乏有一批人脑子不好,裤子只穿一半,露出来半条内裤,然后包上头巾,装扮得像黑人rap里的帮派分子,但其实他们连帮派的边都混不进去,就算真混进去了也不敢干点什么,纯属口嗨而已。但没有黑帮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看起来其实都稍微有点混,如果用英文来说应该是所谓的chill,总而言之就是并不符合大部分家长对于好孩子的定义。如果按照中国式家长对于孩子的交友鉴别标准来看,非是那种书呆子(nerd),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才能入得了父母的发言。但这种人少之又少,同时由于他们自己就是书呆子,本身就不会唠嗑,你再去跟人家说话,大概率的结果是你说什么他应承两句,别的一句不提,就连大部分中国人觉得自己成绩很好的优势在这种诡异的社交里也排不上用场,因为他们一般喜欢自己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也不太信你。
所以挑人的标准就是看上去很放松,你跟他搭话也愿意跟你讲话,你没听明白的时候愿意重复一遍,但同时又不是看着像流氓的,即为最佳。
那么最后一步就是唠嗑了 我不得不说,很久之前,很多人都说和洋人唠嗑是口语提升的最快方法,当时我对于这一说法嗤之以鼻。现在我同样对于这个说法嗤之以鼻。因为这纯属就是流氓教程,就好像我跟所有人说有钱过的很爽,这傻子都知道,关键是我得说出来怎么变得有钱,这才是大家想听的。所以光说唠嗑没有用,重点是怎么和洋人唠嗑。
这就充分体现出来第四步的重要性了,为什么我们要找个混子,因为混子才不会他娘的跟你耗费时间按照教科书上莎士比亚式的优雅方式跟你唠嗑,他们只会很日常的冒出来两句话,而如果此时抓住时机搭上话,那么你们此次谈话将会持续到你想回家为止。这也是第一小步,那就是充分发挥天津捧哏的技术,说一句接上一句,如果某个话题唠完有些沉默,那么就要发挥捧哏的技术,随便找点什么鸟话题唠唠,实在不行就用最老套的话题——你从哪来,你住在哪里。
和混子唠嗑,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注重那么多繁文缛节,这也是第二小步,没事冒出两句fuck,shit,如果你说到点子上了,那么一群人只会为你欢呼;如果你没说到点子上,那也没事,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很放松,从而变得更加放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装的很政治正确,因为混子不会在意你到底说没说nigger,也不会介意你让一个中东小子喊真主万岁,于此同时,你也要“宽宏大量一点",在你们唠到刻板印象之类的话题时慷慨接受他们叫你communist,并且笑着攻击回去。但此时需要注意,如果这老小子真跟你玩种族歧视那一套并且看不起你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佳木斯大拐配上两脚,踹的他找不着北,同时这也说明你选错人了,下回应该见到一次暴揍他一次。 (对于那些慕洋的,我只能说大人,时代变了。)

好了,现在开始想象以下场景:

当你喝的有点醉了,坐到宿舍休息室的沙发,有一个伊朗小子跟你唠上嗑了,你让他喊”真主万岁“,他管你叫”communist”,然后你俩笑着走到宿舍门外,点上一根烟,开始畅聊。
当你喝完酒正在宿舍门外抽烟,想着抽完烟准备回宿舍时,对面宿舍楼三楼突然飘出来一个女声:“Can I have one?”然后你比划着手势喊她下来,于是过了两分钟,你看到两个女的结伴从宿舍门口出来,你给他们散了烟,然后和你的朋友一起,四个人边抽烟边唠嗑,交换了姓名和联系方式之后就回了宿舍,但每次你看到那个女的,她总会亲切和喊出你的名字,并和你击掌。
没错,这都是我这两周遇到的,虽然我到现在也没记住那个跟我要烟的女的到底叫什么,但每次见面我们还是得唠个五分钟。
我不得不说,就这一天几个的小聊天,着实能让人有点唠嗑的自信,再加上数量优势,自然是越练说的越流畅,从五分钟三问“What”,到不明白的词猜也能猜出来经验,我只能说是“唯手熟尔”。

写在最后 作为结尾

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在有些人眼里一定是离经叛道的,因为在他们眼中喝酒抽烟应当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被枪毙的罪行之一,但我不得不说何必对于抽烟喝酒有这样一个标签呢?就像十几年前看纹身的人像怪物一样?
就算我们一件件刨析,如果说抽烟有二手烟,那么那些坚持在室外抽烟的烟民又犯了什么条款?再如果说喝酒危害社会治安,那么那些喝酒后安安分分回家睡觉的又做了什么孽?如果你硬要说有害身体健康那我承认,因为这是客观上的事实。
但我都已经做出了开始抽烟,喝酒这个选择,那就说明我接受了他们带来风险的概率,不要道德绑架说如果因病撒手人寰让家人怎么办,就先不说病死的成因到底是不是抽烟喝酒还有待考究,我还不得不说如果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力,那不过是一具被世俗操控的尸骸。
同时如果一个人要为自己的亲人负责到痛苦地维持生命的份上,那么所谓亲情不过是人类生来的原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