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期哥们和自己,也该说说我的故土了
大连,我的故土,充满着海蛎子和咸风的城市,听着惘闻的《大连,勿语》颇有感慨。
大连,嗅着海风的气息和海浪涨落,对我来说,海,就是一切,从早到晚,和海待在一起就是最惬意的事,可是,到了最后,我发现,十几年来大连唯一还是如童年记忆的只剩那一片不会说话的海了,正因如此,才有了本文的题目“大连,勿语”
大连,中国新时代下的弃子,名副其实的时代眼泪,属于我的大连记忆还是小时候从辛寨子一路到和平广场和星海广场。去看看那根柱子,去看看那片海,每个大连人都知道,大连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无论是胜利的繁华,还是华表的雄伟,都跟着他去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忘记他,但,他也回不来了,大连是二线城市,但只有十二线的未来,勿语,勿语
大连,你从战火中走来,站在中国之巅,可在成神的最后一步,败了,如今,你不复往昔,只有在市中心的小巷中才能一窥真正的大连,城市中的筒子楼,喧嚣的胡同,小孩背着书包,在一个个单元之间穿行,楼梯间的蜘蛛网和小广告,是人们真正的生活,而那一家家云雾飘摇的喧嚣的棋牌室,才是大连人的乡愁
大连,在三鲜焖子里,在冷面夹里,大连,苟延残喘,他,压的我们透不过气,可是我们不过一句“驴操的”,哈哈一笑,泯灭恩仇,可是,在漆黑夜里的海边,海浪是最好的催化剂,我们带着哭腔,说着,如果……大连……,唉,勿语,勿语
大连,吃樱桃吃到上火的孩子,海鲜成箱上岸,断崖式的海岸,低饱和度的无边海岸,零星几个穿着羽绒服的人,冬季萧瑟的风,这是大连,真的大连,不是那西安路和华南,而是无人海岸和浪涛拍岸声,沁进大海,海水涨落,吹拂身体,一口混杂着海水的凯龙,是纯正的大连味道,那时,我们不会去感慨世界的黑暗,大连的平淡,只有片刻的偷生,我们说着说着,停了,不知不觉,眼泪滑落,可能,生活在大连的人,骨子里刻着一种感性和艺术吧,勿语,勿语
大连,漫步在街道上,鸽子和海鸥在头顶盘旋,像之前那样的平常和繁荣,可街道上没有了穿着条纹衫牛仔裤粉色金属框椭圆眼睛的女生,只有毛毛躁躁的大人们和天真的孩子,他们穿的时尚,但没了当年那份希望,一切归于寂静,只剩下海鸥的嘶鸣,可能,它也知道些什么吧,大连的人们啊!勿语,勿语
大连,文艺的城市,艺术之城,足球城,船舶之城……他们冠以的头衔唤起我们的自豪,可只有我们明白,这些头衔,不是我们的,或者说,我们本应不止如此,甚至成为命名者,但,但,但……
大连,造船厂的烟囱滚滚浓烟,燃烧着故土,但产生的对大连人来说,只有一句夸奖,汽笛轰鸣,我们欢呼,但生活又沉寂在欢呼之后,烟囱不停的滚滚浓烟,生活像石子入水,荡起周期性的——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大连,只存在于工厂的滚滚浓烟之中,浓烟一停,大连,隐入尘烟,我们,勿语,勿语
大连,那根柱子对我们意义非凡,可他走了,他来了,柱子注定是留不下的,大连的未来也随着它一起倒下了,假如你是外地人,找一个大连人问问,他都会说“唉,大连,回不去了”我们无法做什么,只能买醉,在钢铁般平淡的城市里,56度的白酒也算温柔,未来渺茫,东北无浪漫,勿语,勿语
大连,从大黑山到老铁山,从渔人码头到艾子口,从牧城驿到大西山,从青泥洼到马栏子,犹记,牧城驿的那一碗板面,那一串炸串,那一瓶凯龙,那是独属于大连的青春记忆“ 0411 沙区西岗 中山高新 甘井额 旅顺”那是
“故 乡!”
大连,妙不可言的地方,一切开始的地方,可能我终将离开大连,离开这个由平淡至崩坏的世界,但,我确信,大连的不会说话的海,一定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领地了
大连,还有太多的话无话可说,在无望的未来中,希望长存。
大连,勿语,勿忘